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脊中,见该条。
病名。痛同消。即三消。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详三消条。
病名。指咳嗽由猝感风寒引起者。《不居集·暴感咳嗽》:“暴感风寒,不恶寒发热,止是咳嗽,鼻塞声重。此感之轻者,宁嗽化痰汤。”参见风寒咳嗽、咳嗽条。
见疮疡经验全书条。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之猛烈程度最轻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治疗浊痰瘀血等结聚而形成结块诸证的方法。如浊痰凝聚的瘰疬、瘿气,宜消痰软坚散结,常用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等;久疟而脾脏肿大,宜软坚破结,用醋泡制的鳖甲、三棱、莪术等。此外,热结胃肠的燥粪,用芒硝等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五品。
病证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风牵斜。详该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心痛痧》:“痧毒冲心,属之于气,则时痛时止,痰涎壅盛,昏迷烦闷,此其候也。治宜刺手臂,服顺气之剂为主。痧毒攻心,属之于血,则大痛不已,昏沉不醒,此其候也。治宜刺腿湾,服活血之剂为
见《本草便读》。为板蓝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