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巫妨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主要负责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柴胡、防风、炙甘草、藁本、升麻各一钱,羌活、苍术、黄芪各一钱半,独活、当归(酒浸)各五分,蔓荆子七分。为粗末,新汲水煎,空腹服。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
病名。镟。即旋。耳镟疮,系指耳后缝间生疮。亦有谓之为月蚀疮。《外科大成》卷三:“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常见于小儿。多由胎毒未净,湿热炎上所致。治宜解毒清热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见《齐民要术》。为丁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咬伤后可引致蜈蚣中毒。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补气止血。详该条。
即九转之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