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风注候》:“注之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也。风注之状,皮肤游易往来,痛无常处是也。由体虚受风邪,邪气客于荣卫,随气行游,故谓风注。”治用烫熨、针石、导引等法,或服白术散等方。参见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四十二号旅象方。贝母二钱,姜黄一钱,细辛、橘红各八分,青皮、厚朴各七分,荆芥六分,乌药五分。水煎,冲砂仁末五分,微冷服。治头痛痧,痰气壅塞,痛入脑髓,发晕沉重。《杂病源流犀烛》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毛麝香之别名,详该条。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疝之俗称。详疝条。
指中药材加入酒中浸泡,作酒饮用的一种剂型。详酒剂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①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②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十宣穴,见该条。
体表部位名。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相当于胸大肌的部位。《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上引缺盆、膺、乳……。”
即黑睛。《灵枢·大惑》:“筋之精为黑眼。”详黑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