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神效豆蔻散

猜你喜欢

  • 阴眼

    指尿道外口。

  • 脊疳

    病证名。疳疾侵蚀于脊骨的证候。见《婴童百问》。古人认为疳疾日久,湿浊蕴热不解,疳虫内生,侵蚀脊骨所致。症见羸瘦异常,脊骨节节显露,以手扣骨,空如鼓鸣,并有发热烦渴,下利不止,十指生疮,喜咬指甲等。治宜

  • 大指次指

    即手第二指。又称次大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

  • 倒开花

    即经断复来。详该条。

  • 金匮要略广注

    《金匮要略》注本。3卷。清·李撰。刊于1682年。此书以《内经》理论为指导思想,参考《金匮》历代注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对《金匮》进行了全面注释。注文简明精当,说理清楚,许多地方颇有独到见解,对后世《

  • 痞胀

    证名。指胸脘痞满而兼腹胀者。《张氏医通·腹满》:“此得之湿热伤脾阴,不能统血,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当理脾气,祛湿热,兼养血之剂,如枳实、黄连、炮姜、半夏、茯苓、当归、芍药、阿胶、乌梅、砂仁之

  • 刘瑾

    【介绍】:明代医家。字永怀,号恒庵。籍贯未详。从陈会学针灸术,后应宁献王之命重新校订和补辑陈会的《广爱书》,并改名为《神应经》。

  • 阳脉

    ①阳经之脉。包括手足三阳经、督、冲、阳维、阳蹻等经脉。《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盛经者,阳脉也。”②指脉象之大、浮、数、动、滑等。《伤寒论·辨脉法》:“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

  • 幼科汇编

    儿科学丛书。肖绍渠编,刊于1913年。为《幼幼集成》、《达生编》、《遂生编》、《福幼编》及《引痘新法》五书的合刻本。

  • 红根仔

    见《福建中草药》。为星宿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