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见《圣济总录·积聚门》。即贲豚。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可见气逆冲心满闷,或见膀胱切痛,上冲腹胁满痛,上下攻走疼痛等证。治宜槟榔散、四味丸、天雄散等方。参见贲豚条。
出《卫生易简方》。为牛蒡子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757~835【介绍】:唐代医生。字虚舟。陇西(今甘肃陇西、武山一带)人,通方书,自调药剂,为父疗治痼疾。
又称滋阴润燥。润燥法之一。是治疗燥伤肺胃阴分的方法。患者咽干口渴、午后身热、或干咳少痰、舌质红、脉细数,用沙参麦冬汤、益胃汤。肠燥便秘,可用增液汤。
病名。见《喉科泄秘》卷上,即崩砂疳口风。详该条。
舌苔色黄而暗晦,主阳热亢盛。
即平肝熄风。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营实,详该条。
见《安徽药材》。即牡荆茎,详该条。
名词。出《素女经》。泛指阴道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