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露兜竻花之别名,详该条。
喘证之一。《症因脉治·喘症论》:“暑湿喘逆之因,《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此暑气也。因于湿,首如裹,面胕肿,呼吸气喘,此湿气也。暑湿袭于皮毛,干于肺胃。”症见喘息气粗,烦闷口渴,多言身重,汗出身
【介绍】:明代医家。字澄甫。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迁居钱塘。世医出身,万历年间(1573~1619年)浙江疾疫流行,随父吴意(道川)行医,活人甚众。晚年编述其父著述,成《痘科切要》、《儿科方要》等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正骨疗法由来已久。宋代设疮肿兼折疡科,正骨属折疡范畴。元代始用正骨科,作为十三科之一。明代改为接骨科,但其治疗范围未变。为专门治疗骨关节特别是骨外伤疾患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
即补肾纳气。用补肾药物为主治疗肾不纳气导致虚喘的治法。详补肾纳气条。
证名。指不寐症。《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景岳全书·杂
见《本经逢原》。为野料豆之别名,详该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由初之气至终之气各气所主的月份。
【介绍】:元代医生。生平不详,与赵素合撰《订补风科集验方》二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