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血同源
精和血都靠饮食营养所化生,故称。参见精血条。
精和血都靠饮食营养所化生,故称。参见精血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六吉。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人。对于医学常有自己的见解,见闻较广,著有《医经原始》等书,已佚。
润燥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或温燥表证的方法。燥气通于肺,燥邪初感,肺失清肃,肺津不能输布,故宜轻宣润燥。轻宣有轻浮表散的意思。根据燥邪有温凉之别,用药各有不同,凉燥犯肺表现为头痛恶寒、咳嗽鼻塞、咽干口燥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候名。《疡医准绳》卷二:“缓者一日疮顶皰色微白,二日皰色大白,三日色微紫,四日色真紫,皆缓之候也。”泛指症状平稳的疔疮。
见《外科正宗》。为白蜡之别名,详蜂蜡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鉴泉,号师朗。歙县(今安徽歙县)人。采集前人关于虚劳病的论述。编成《不居集》(1739年),是论述虚劳病较详备的专书。
八利之一。实指痢疾。《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滞利,谓便下脓血相杂也。”治疗参见小儿痢疾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曲本草》一书,已佚。
病证名。见《济生方·大便》。指气滞或气虚所致的便秘。《证治要诀·大便秘》:“气秘则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
书名。二卷。清·王宗显辑。约成书于1644年。上卷记述单味药药性、功用;下卷分科、分证介绍方剂,并附救急方数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