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纵,弛纵、纵缓之意。多属筋脉、关节病变,如筋纵、百节皆纵之类。《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②指脉象。《伤寒论·平脉法》:“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注解伤寒论》卷一:“金胜木,水胜火。纵者,言纵任其气,乘其所胜。”《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猜你喜欢

  • 十补汤

    即十全大补汤,见该条。

  • 耶律撒不椀

    【介绍】:见耶律敌鲁条。

  • 平息

    正常、平静的呼吸。诊法上,要求医者平静自己的呼吸,然后给病人诊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 弟父

    【介绍】:见苗父条。

  • 真眩运

    病证名。指突然头脑昏乱旋转,伴有恶心呕吐的疾患。《医林绳墨·眩运》:“其症发于仓卒之间,首如物蒙,心如物扰,招摇不定,眼目昏花,如立舟舡之上,起则欲倒,恶心冲心,呕逆奔上,得吐少苏,此真眩运也。”本病

  • 瘊子

    俗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

  • 羞明畏日

    证名。见《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 承筋

    经穴名。代号BL5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腨肠、直肠。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腘窝横纹中点直下5寸,当腓肠肌肌腹中央;或于合阳与承山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另说“在胫后,从脚跟上七寸”(《备急千

  • 外科启玄

    书名。12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1~3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4~9分论外科的各种病证约200病,每病除简述其证治外,均绘有图形;卷10附入《痘科珍宝》1卷。卷11~12

  • 十二时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见《灵枢·经别》。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丑时相当于早1~3时,余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