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针灸传真名医刺法
见针灸传真条。
见针灸传真条。
3卷。清·王凯编撰。书成于1686年。原序称“深山野人”林森曾向王氏面授《痧书》,复经王氏综合古今有关文献结合个人见闻编成此书。全书论析痧原、辨证、治法、用药大法、多种痧症证治及治疗方剂等。内容与《痧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阴阳。位于足内踝下缘前、后之凹陷处,每侧二穴,左右计4穴。主治月经过多,赤白带下。直刺0.2~0.3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在寒冬季节收养老、幼、贫病和无依之乞丐而设。
出《灵枢·癫狂》。病态性言语粗鲁狂妄,失却理智控制的症状。多为心火炽盛所致的实证。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镜源》4卷、《病源手镜》1卷,均佚。
见《本草纲目》。即山柰,详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出明·万全《幼科发挥》。《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作白虎候。并载“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瘈疭耳。”明·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
见《闽东本草》。即鸡冠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