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杨子建《十产论》。即脐带。详该条。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幼科的别称。专治小儿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小儿科。宋代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参见九科条、十三科条。
【介绍】:见俞茂鲲条。
【介绍】:见耶律敌鲁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即阴蚀。详该条。
病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是指经行时出现下腹部及腰部疼痛,经净后即缓解痛止。详痛经条。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伤损喘逆之因,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伤损脏腑。”症见喝喝喘急,张口抬胸,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或吐紫血。脉或促或结,大小不均,如至数不清,按之散乱者,多属
又称水俞五十七处。指治疗水病的五十七个主要穴位。《素问·水热穴论》:“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王冰注:即脊中、悬枢、命门、腰俞、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张氏医通》卷十:“儿未生先露手臂谓之横生。”详横产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参见金疮肿科条、十三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