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
穴位分类名。指十四经脉所属的穴位,简称经穴。穴位分经,《黄帝内经》中有分散记述,及至《针灸甲乙经》已较系统,载有双穴300,单穴49,合计349穴。到清代《针灸逢源》,经穴的数字已达361穴。现仍以此
病名。《喉科心法》:“小舌(即悬雍垂)忽变白色,其舌下垂,痿软而大,吞咽作哽,呼吸觉气闷不利,初则干饭难下,继则糜粥亦觉梗格,由酒客伤中,胃气惫败,或杨梅广疮余毒而成。”参见帝钟风、杨梅疮、悬旗风等条
证候名。《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先腰痛,痠,苦渴数饮,身热。”《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临床尚可见目无精光而畏明,两足热甚,脊骨重,热甚不能起于床,夜间益甚。治宜滋肾育阴,用六味地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杨梅疮。见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毛茛之别名,详该条。
出明·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即竹筒吸法。见该条。
出《尔雅·郭璞注》。即莲子,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病名。即兜腮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