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丁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出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疟。详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蟹睛,离睛。详蟹睛条。
喜、怒、忧、思、恐等各种情志活动失调所变生的火证。情志和气的活动密切相关,长期精神活动过度兴奋或抑郁,使气机紊乱,脏腑真阴亏损,出现烦躁、易怒、头晕、失眠、口苦、胁痛,或喘咳、吐血、衄血等症,都属于火
病证名。《活幼心书》:“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治宜彻热,用黄芩加生姜半夏汤。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I1。出《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属手太阳小肠经。井(金)穴。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处。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并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