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鸣
病名。《明易妇产诸证医方》:“胎鸣即子啼也。”详子啼条。
病名。《明易妇产诸证医方》:“胎鸣即子啼也。”详子啼条。
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多因痰邪内伏,复感风寒之邪,壅滞于肺所致。症见胸满气促,痰多食少。无表寒者,宜豁痰降气,用枳实汤;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用小青龙汤。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其形黑紫如熏梅状,如遍身有梅疮,内有一二个疔疱,则令遍身疮不发,须针刺其毒,入追毒丹,服土茯苓加托毒之品,随证治之。
①经穴名。代号LU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胸前神经分支,第一肋间神经
见时疫白喉捷要条。
对外感挟湿型痢疾的治法。本证除有痢疾主症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表证。用人参败毒散治疗。本方疏表除湿,寓通于散,使表解而里滞亦除。亦即前人所谓从表陷里者仍当由里出表,如逆水中挽船上行之意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①栝蒌仁、枳实(麸炒)、桔梗、茯苓、贝母、陈皮、黄芩、栀子各一钱,当归六分,砂仁、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为粗末,加生姜,水煎去渣,入竹沥、姜汁少许和服。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
见《植物名汇》。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382【介绍】:元明间医家。号原阳子。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少习儒,见方书之善者,辑喜传录。常自制成药,施以济人。精外科,主张习外科者宜通大方(内科),始能全美。其早年曾得《外科集验方
瘟疫的一种。一名蝦蟆瘟。《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捻头瘟,喉痹失音,项大腹胀,如蝦蟆状,故亦名蝦蟆瘟。宜荆防败毒散。”参见瘟疫、蝦蟆瘟条。
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名。其形状如刀匕,大小为古代一寸正方,故名。一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盛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为1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