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证合参

脉证合参

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来说,脉证一致为顺,相反为逆。例如阳热证见浮数脉,虚弱证见细弱脉,属于顺证。若阳热证见沉细脉,虚弱证见洪大脉,就是脉证相逆,说明表里邪正错综复杂,病情较重,属于逆证。在这种情况下,辨证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确定脉证的从舍。参见舍证从脉、舍脉从证条。

猜你喜欢

  • 黄庭镜

    【介绍】:见黄燕台条。

  • 煖痰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胸有寒痰,不时昏绝,醒则吐出如绿豆粉,浓厚而带青色,此寒极之痰。……惟以生附子一枚,生姜一两,同捣烂炒热,布包。熨背心胸前,熨完将姜、附捻成一饼,贴于胃口,

  • 邪嗽

    五嗽之一。见《外台秘要》卷九。又称劳嗽、疰嗽。指劳极损伤肺络或感邪恶之气所致的咳嗽。《医说》卷四:“惟今之所谓劳嗽者,无所经见,意其华佗所谓邪嗽,真人所谓疰嗽者是也。此病盖酒色过度,劳极伤肺,损动经络

  •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减弱,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腹或兼犯房劳

  • 济众方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简易方》方。白石英、朱砂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五分,金银花煎汤送下。功能清膈上风热痰饮。治心气不宁,怔忡惊悸。

  • 林兰

    出《神农本草经》。为石斛之别名,详该条。

  • 白苔黄边舌

    舌中见白苔,边见微黄苔的舌象。为湿热蕴结大肠之候,可兼见腹痛、泄泻或下痢,治宜清热燥湿(见《伤寒舌鉴》)。

  • (眼)小角

    见《异授眼科》。即外眦。详该条。

  • 针灸疗法

    针刺、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总称。简称针灸。针刺疗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运用操作手法,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艾灸疗法是以艾绒搓成艾团或艾条,点燃后温灼穴位皮表,达到温通经脉、扶阳散寒的目的

  • 穴位注射疗法

    即水针疗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