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瘅

脾瘅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指过食甘肥所致,口中发甜的病证。日久遂成消渴。《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中满,则阳气盛矣,故单阳为瘅,其证口甘,久而弗治,转为消渴,以热气上溢故也。”《张氏医通·口》:“口甘。经云,有病口甘者,此五脏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香饮子,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滚痰丸,此指实火而言。平人口甘欲渴,或小便亦甜而浊,俱属土中湿热,脾津上乘,久之必发痈疽,须断厚味气脑。服三黄汤加兰叶、白芍、生地,燥渴甚者,为肾虚,日服加减八味丸,可保无虞。”参见中消条。

猜你喜欢

  • 酢(cù 醋)心

    即醋心。《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详醋心、吐酸条。

  • 脉诊概要

    蒙医诊断专著。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撰于十八世纪。主要介绍诊脉的部位、时间。兼论放血疗法常用的穴位。现存木刻本。

  • 李正宇

    【介绍】:见李中立条。

  • 魏明远

    【介绍】:见魏鉴条。

  • 风牵偏外障

    病证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风牵斜。详该条。

  • 小皂荚

    见《中药志》。为猪牙皂之别名,详该条。

  • 地板藤

    见《云南中草药》。为地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 树蕨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飞天蠄之别名,详该条。

  • 手少阳

    出《灵枢·经水》。即手少阳三焦经,见该条。

  • 葳参

    见《滇南本草》。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