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颧骨疔、赤面疔。多因胃经积火成毒而生。不论左右,初如粟米色黄,次如赤豆,顶凹坚硬,按似疔头,麻痒疼痛。刃宜蟾酥丸,次服黄连消毒饮。外治法同疔疮。
见《江苏药材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施沛条。
病名。清·严景芬《目科捷径》:“练睛者,眼皮粘练一处,以致目睛不能转动。”参见睥肉粘轮条。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虚热。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医门金宝鉴》三卷,已佚。
即口上胡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
见心圣图说要言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妙香散,见该条。
经穴别名。《针灸集成》:“商谷二穴,在石关下一寸。”所指即商曲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