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中的一类。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表明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脉气互通和穴位主治作用的特异性。临床上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芸苔之别名,详该条。
出《岭南采药录》。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厥阴络脉,见该条。
【介绍】:晚清医家。字樵翁。浙江鄞县(宁波)人,长于眼科,撰《眼科易秘》4卷(1876年刻成),记眼科杂证,并附歌诀,又用八卦配两目以解释眼病。
见《杂病源流犀炷·脏腑门》卷四。即来复丹,见该条。
《验方新编》卷九方。草果一个,延胡索、滑石各八分,五灵脂一钱。酒煎,半饥时服。治胎气不顺。
见伤寒论直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