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金铭条。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即水毒病,详该条。
出《幼科全书》。即胎怯。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婴孺方》十卷,已佚。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九。瘈,即筋脉拘急;疭即筋脉弛张。指产后血虚,阴血不足,筋失濡养所引起以抽搐为主的病证。不宜当作风治,宜大补气血,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味。
舌体稍胖大,色淡而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脾虚。舌色深红而肿大满口,是心脾二经有热。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参见舌胀大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图南。江西丰城人。精于医术,旅游行医于宝庆(湖南邵阳)。专心研究四诊,治病认真如临大敌,遇有疑难,常静夜思索,晨起即赴病家处治,并常用所得报酬购买奇方秘论。著《医经翼耑》,已佚。
见《本草品汇精要》。为炉甘石之简称,详该条。
农历六月。《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