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阳上浮眩晕

猜你喜欢

  • 溪穴

    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归来,见该条。②出《外台秘要》。即承泣。见该条。

  • 疮疡烦躁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指患疮疡时出现烦躁证者。①若烦躁发热口渴,脉数而实,由热毒内攻所致。宜清热解毒除烦,用内疏黄连汤、金银花散加连翘、山栀等。②若烦热作渴,面红目赤,脉大而虚,系血脱发躁。

  • 面肿

    指面部作肿。与面浮属虚者相对而言。《素问·平人气象论》:“面肿曰风。”多因食后冒风,或风热相搏,上攻头面所致。治疗以祛邪为主。《医学入门》卷五:“面肿乃食后冒风所致,能食者风虚,面麻木,牙关急搐,升麻

  • 清气

    ①水谷精华的轻清部分。《灵枢·动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②即清气分热。见该条。《温热论》:“到气才可清气。”③秋令清肃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

  • 变蒸热

    变蒸之候,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医学纲目》:“每经一变一蒸,情能既异,轻者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吐或汗,或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七八日解,其候与伤寒相似。”古人认为,变蒸切不可妄

  • 灶中黄土

    出《金匮要略》。即伏龙肝,详该条。

  • 鱼腹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作鱼肠。即承山,见该条。

  • 痧筋

    指发痧时腿弯、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呈深青、紫色或深红色。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痧胀玉衡》:“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有伏而不现。痧筋之现者。毒入血分者多;乍隐乍现者,毒入气分者多;伏而不现

  • 血不循经

    即血不归经。详该条。

  • 老鼠拉冬瓜

    见《广西中草药》。为马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