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积痛之一。脾胃虚冷,感受寒邪积滞于中而致的腹痛。症见形寒,面色白,腹痛不思饮食,四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治宜温通镇痛,散寒去积。用温脾汤加减。
病名。《幼科准绳》集三。即胎热丹毒。见该条。
病证名。指呕吐因胃气素寒,复感寒邪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寒气呕吐之症,偶遇寒冷,顿发呕吐,胸前绵绵而来,身无内热,小便清白,大便通顺。”脉多弦紧,或迟缓,或沉细,甚者沉伏。治宜散寒温胃。宜用姜桂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虎刺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脱囊。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冲阳,见该条。
病名。见《金匮要略》卷中。即金创。详该条。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痛。详该条。
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冻产。详该条。
【生卒】:公元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在唐太宗时为医博士。《齐东野语》记述:长孙后怀高宗数日不能分娩,李以针刺催产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