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幼幼集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该疔不计其数,形圆长如瓜形。治同疔疮。
古刺法名。五刺之一。《灵枢·官针》:“合谷刺(《黄帝内经太素》称合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是指在患部肌肉进针,而针向左右斜刺形如鸡爪的针刺方法。古人谓“肉之大会为谷”,本
见鱼腹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釜脐墨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又名肩髆、锨板子骨、琵琶骨。解剖学同名骨。为三角形扁骨,是上肢带骨之一。贴附于胸部的后外侧,其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瘰疬之由胎毒引起者。妊母素多恼怒,或气郁化火,或肝脾血虚有热,致儿禀受肝胆二经之热,生下后,于肝胆二经循行部位的耳前颈项间生核累累如珠。如发寒热者,先用小柴胡汤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