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信条。
证名。指身体半部肌肤麻木不适感、《慎斋遗书·麻木》:“麻木须分左右上下。左因气中之血虚,归脾汤;右因血中之气虚,黄芪建中汤。左右俱麻木,十全大补汤;上身麻木,清阳不升也,补中益气汤;下身脚软麻木至膝者
见世补斋医书条。
病名。见《坤元是宝》。即恶阻。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系指听力良好,示肾气充足。参见耳目聪明条。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热邪在骨髓,而脑为髓海,故热气从骨髓流入于脑,则身体发黄,头脑痛,眉疼,名为脑黄候。”治宜石膏散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即夜光丸第二方,见夜光丸条。
病名。①指头痛鸣响、面起核块的病证。见《保命集·大头论》。多由风邪外袭或痰热生风所致。《张氏医通》卷五:“头痛而起核块者,雷头风也。或头中如雷之鸣,为风客所致。”《赤水玄珠·头痛门》:“夫此病未有不因
见《金匮要略》。即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见该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下林,穴在上林下一夫。”所指即下巨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