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即汗孔。见汗空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即月阙疮。详该条。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钱孔穴,度乳至脐中,屈肋头是,灸百壮,治黄疸。”即当乳头至脐中连线与肋弓下缘交点处。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位于胸膛窝下三寸,从正中线左右旁开各2.5寸处。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方。柴胡一钱半,黄柏、赤芍药、赤茯苓、龙胆草、木通各九分,连翘、荆芥、黄连、知母、苍术各七分,防风、独活各六分,甘草三分,灯心五根。水煎服。治阴疮,阴茎连睾丸肿痛,小便
即膜原。《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详膜原条。
即肝肾阴虚。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