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修本草》。为扁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系生于颧部的疽。由阴分积热而成。患处色紫、漫肿、坚硬、麻木、疼痛毒甚根深,难溃难愈。初起宜清热通结,内服内疏黄连汤。余治法见无头疽条。
①通骶。尾骶部。《灵枢·五色》:“其随而下至胝,为淫。”②皮厚。《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
病名,又名暴泻、暴注,指小儿急骤的泄利。《诸病源候论》:“小儿卒利者,由肠胃虚,暴为冷热之气所伤,而为卒利。热则色黄赤,冷则色青白,若冷热相交,则变为赤白滞利也。”治热利用香连丸;治冷利,用理中汤;治
病名。即乳蛾左右两侧峙发者。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见乳蛾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疠、戾气各条。
【介绍】:见崔岳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大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辨证录》卷十三瘰疬门。即瘰疬。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