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莠子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柑皮,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炒川椒(去子)、熟地黄、枸杞子、荆芥穗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空腹盐汤送下。治风赤翳膜,攀睛倒睫等。
①出《神农本草经》。为徐长卿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娑罗子,详该条。
【介绍】:唐代道家。知医,善摄生,撰有《摄生录》3卷,已佚。
眼的部位名。见《银海精微》。即黑睛。详该条。
阳气虚衰的病机之一。阳虚则阴盛,阴盛则内寒。临床多见形寒肢冷及水肿、痰饮等症。非因外感寒邪,而是体内阳虚所致。《素问·厥论》:“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参见内寒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亦称紫硇砂,为硇砂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手心毒。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