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形容水自下而上,似泉水上涌。如涌水、涌泉。《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涌泉。”②呕吐上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素问·阴
痘疮见点后已个个隆起,尖圆坚实,形如黄豆、豌豆,属痘疮的正形,称为起胀。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起胀者,痘勃勃欲长,有起发之热,颗粒尖圆而胀大也。”一般痘出齐之后,先出者先起,后出者后起,颗粒尖圆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太阳经证之一。详太阳中风条。
书名。4卷(后又有2卷本、1卷本,内容均同)。清·丁锦注。初刊于1738年。丁氏自称曾获见《难经》古本种,与通行本排列次序有所不同,文字也略有出入。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注释,注文主要参阅《
淫,过甚。热气过甚,成为致病邪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①经穴名。代号RN3。出《素问·骨空论》。别名玉泉、气原。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针灸甲乙经》)。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介绍】:西汉时医家。和王禹同为济北王的太医令,曾向淳于意学习医术。
书名。明·陈文治撰。10卷。刊于1612年。本书分述以内科杂病(包括五官病)为主的病证一百种。每种1篇,每篇先论病候及辨证治法,后附以治疗方剂或针灸法。论述以《内经》及金元医家著述为本,书中选方较多,
见《中药材手册》。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