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幼科要略》:“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素问》:“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高士宗:“乳子秉质未充,借后天乳食以生,故胃气行于四肢,而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痰证之一。即热痰。见《不居集》卷十七。详见该条。
即小产。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书名。2卷。明·吴有性原撰,清·王嘉谟补辑。刊于1822年。王氏认为吴氏“《温疫论》一书,独阐杂气,创瘟疫之法门”,但“未免醇疵互见”,遂予删订重编,并汇集诸家有关学术经验作为补充,便于读者参阅。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露兜竻蔃之别名,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用相应脏腑的功能而命名者。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即天廓。《证治准绳·杂病》认为乾(廓)络通大肠,“肺与大肠相为阴阳,上运清纯,下输糟粕,为传送之官,故曰传道廓。”详天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