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为螺厣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饮片新参》。即紫苏子,详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在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任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杭的侍医。受朱的指示,从古代方书中选择有效方剂,编成《医方选要》、《外科集验方》二书,并刻版印行
《类证治裁》卷三方。半夏、天南星、香附、石膏、栀子。水煎服。治胃有痰火而暖气者。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四方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方。大黄、黄连各二钱,黄芩一钱。为粗末,以麻沸汤浸良久,去渣,分二次服。治狐惑,舌白齿晦,面目乍白、乍赤、乍黑,变异无常,四肢沉重,默默多眠,喉蚀声哑,上唇生疮。本方组成与
【介绍】:见智宣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即海底漏的别名。
参见皮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