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常效先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即不灰木,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炒牛蒡子一两五钱,防风、甘草各二钱半,荆芥穗五钱,犀角一钱半。为末,水煎,不拘时服。治小儿赤丹瘤,壮热狂躁,睡卧不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脾的精气,即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素问·示从容论》:“四肢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
出《肘后备急方》。即黑大豆,详该条。
即肥儿丸第二方,见肥儿丸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称悬痈肿。《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若有伏热,上冲于咽喉,则热气乘于悬雍,故令或长或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