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握灵本草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羊肾一具,桂心一两,人参、泽泻、甘草、五味子、防风、川芎、黄芪、地骨皮、当归各二两,茯苓、玄参、芍药、生姜各四两,磁石五两。为粗末,先煮羊肾,去肾入诸药,再煎,分三次服。治
见《分类草药性》。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心气、心血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心虚,……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状,恍惚。”《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心虚之状,气血衰少,面黄烦热,多恐悸不乐,心腹痛难以言,时出清涎,心膈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即儿枕痛。详见该条。
出《素问·刺热篇》等篇。指脊柱骨的分节。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由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所致。小儿多见患处湿烂,浸淫成疮。内服燥津丹,外用制津丹搽之。相当于口周围湿疹。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