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郑注

郑注

【生卒】:?~835年

【介绍】:

唐代医家。绛州翼城(今山西翼城)人。家境贫穷,刻苦学医,以精医被推荐为翰侍讲学士。撰有《药方》一卷。

猜你喜欢

  • 食喘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因饮食不节引起的气喘,故又名食积喘逆。《症因脉治》卷二:“食积喘逆之因: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厚味,日积于中,太阴填塞,不能运化,下降浊恶之气,反上于清道,则喘呕不免

  • 皮刺疗法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仅及皮肤而名,见该条。

  • 神水将枯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为阳虚或阴虚,椒疮日久失治,疳疾上目,泪泉疾病等引起的证候,“视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莹”(《审视瑶函》)。证见泪液减少,甚则枯竭,不能润泽目珠。视之暗淡失泽,转动欠灵,眼

  • 小儿热厥

    病证名,小儿厥证之一,又名小儿阳厥。系由邪热过盛,阳气内郁,不能透达四肢而见手足厥冷,出现热极似寒或真热假寒之象。《血证论》:“……伏火之厥,则厥后微露热形,口不和,便不溏,小便不清,心中疼热,烦躁不

  • 阴中之少阴

    指足少阴肾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张志聪注:“少阴乃一阴初生之气,故为阴中之少阴。”

  • 脾黄

    三十六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脾黄者,遍身如金色,眼目俱黄,唇口生疮,或吟或咏,有时吐逆,不能下食,大便涩,若脐凸者难治。”治宜土瓜根散等方。②《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两颊生青脉起,目

  • 疮恶肉

    证名。指异常肉芽组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诸疮及痈疽,……久不瘥者,多生恶肉,四边突起,而好肉不生,此由毒热未尽,经络尚壅,血气不到故也。”参见胬肉条。

  • 痘疹玉髓

    参见痘疹全书条。

  • 呕脓

    证名。指呕吐脓液,为胃痈主症之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详胃痈条。

  • 疔疮走黄

    病证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又名癀走。指疔毒迅速走散入于血分,全身出现高热神昏等症者。多因患疔毒时,正气内虚,或因热毒炽盛,失于调治,使疔毒散入血分,内攻脏腑所致。证见疮顶黑陷,无脓,肿势散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