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血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腑输,见该条。
出《疡医准绳》卷二。见护场条。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厥阴肝经,见该条。
病证名。见《喉科心法》卷上:“还食风,生于关内左右,并无小瘰,亦不浮肿。”类似咽后壁淋巴泡增生。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
出《张氏医通》卷十。即胎不长。详该条。
①病名。又名喉疖。《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证生于鸠之中,初起如梅核,在喉膈之间,吐不出咽不下,至三日渐上喉节之间,名曰喉节。”治疗须用针刺破,然后以胆硝丹吹入喉中,再内服雄黄化毒丸。②解剖部位名,俗
指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五个(背)俞穴。《灵枢·背腧》:“愿闻五脏之腧。”所指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五穴。因这些穴位与五脏之气相通,故名。临床上具有诊察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