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重舌

重舌

病证名。出《灵枢·终始》。又名子舌子舌胀、舌。《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心脾有热,热气随脉冲于舌本血脉胀起变生,如舌之状。在于舌本之下,谓之重舌。”即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腺肥大,俨如双重舌头,但较正常短小。小儿初生六七日后可以见到,一般不属病态。如果局部红肿,妨碍吮乳,或痛而啼哭,甚至溃烂,多属心脾积热上熏所致。局部红肿者,宜用消毒针,刺破放血,外用蒲黄末敷,或用黄柏黄连液点之;局部溃烂者,用锡类散外吹。内服清心泻脾之剂,如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

猜你喜欢

  • 胞生痰核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 柴胡退翳丸

    见《银海精微》卷下。即羌活退翳丸,见该条。

  • 井灶

    推拿穴位名。即两鼻孔。出明·周于蕃《推拏仙术》。治小儿作寒作热,鼻流清涕,昏迷不醒,急慢惊风等。《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汗泄》:“须用葱姜煎汤,以左手托病者头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谓

  • 穿钱草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 刘永怀

    【介绍】:见刘瑾条。

  • 马瓟瓜

    见《本草纲目》。为王瓜之别名,详该条。

  • 许国桢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元代医生。字进之。山西曲沃人。博通经史,尤精医书,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即随之出征并掌管医药,曾治愈忽必烈及庄太后病而深得信任。世祖即位后,主管太医院,后为礼部尚书、翰林集贤

  • 药言随笔

    书名。3卷,清·李日谦撰。刊于1899年。本书以笔记问答体裁,记述医疗经验。上、中二卷分论脉诀及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症治;下卷为多种救急验方。

  • 程应旄

    【介绍】:清初医家。字郊倩。新安人。生平研究仲景学说,颇有心得。撰《伤寒论后条辨》、《医径句测》等书。

  • 晕灸

    灸法术语。指病人在灸治过程中发生的晕厥现象。多因体质虚弱,情绪紧张,或艾炷过大,壮数太多,火力过猛所引起。清·吴亦鼎《神灸经纶》:“着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仍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甦。”临床表现与处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