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撰《食禁经》3卷,佚。
即开窍。详该条。
出《全幼心鉴》。即脐风。详该条。
【介绍】:见公孙光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风邪客于经脉,流滞齿根,使断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即牙漏。详该条。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荆州(今湖北境内)人。精外科,善治骨折,对复杂性骨折病人,使用药酒麻醉,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切开皮肉,剔除碎骨,外贴药膏,封闭伤口,即愈。
见《河北药材》。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见继志堂医案条。
病证名。又名囊耳。《证治准绳·杂病》:“震耳,耳内虚鸣,常出青脓。”多由肝胆湿热所致。耳中有青色脓液溢出,或兼见肝胆湿热症状,如口苦,舌苔黄厚等。治宜清热除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如大便秘结,宜清肝泄热
①见《陆川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苦地胆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