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红紫珠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芡实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小儿则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乌药之处方名,详乌药条。
病证名。见《秘传证治要诀·胁痛》。多由于水饮痰浊流注厥阴之经,气机痹阻所致。临床表现为胁肋疼痛,或者胁痛没有定处,甚至于漉漉有声,咳嗽气急,脉多沉弦。治宜涤痰通络为主,如导痰汤、调中顺气丸、控涎丹等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连翘薄荷饮,见该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向上冲逆之证要用降逆下气的方药来抑制。例如肺气上逆,咳嗽、痰多、气喘、胸膈胀闷,用降逆下气法,如三子养亲汤;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用和胃降逆法,如橘皮竹茹汤。
见医学便览条。
见顾氏医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