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阳至圣膏

阴阳至圣膏

疡医大全》卷七引岐天师方。金银花一斤,人参、茜草根各五钱,生地黄八两,牡丹皮牛膝、生甘草荆芥各一两,玄参五两,当归麦门冬黄芪各三两,川芎二两。用麻油五斤煎数沸,过滤再熬至滴水成珠,入黄丹(水飞,去砂,炒)二斤,再下木香没药、乳香、血竭各一两,象皮五钱,麝香一钱,再入油中少煎搅匀,量疮大小摊贴患处。治阴阳痈疽大毒

猜你喜欢

  • 卫嵩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医门金宝鉴》三卷,已佚。

  • 寿世保元

    书名。10卷。明·龚廷贤撰。约成书于17世纪初期。卷1介绍有关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卷2~10分述各科病证的辨证论治,搜集了较多的方药和治法,取材广泛,选方大多切于实用,并附医案。解放后有排印本。

  • 八痢

    又称八利。指八种不同类型的痢疾。①《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痢作利,以水谷利、冷利、热利、滞利、积利、疳利、蛊利、休惜利(亦名休息利)为八利。②《普济方》以冷痢、热痢、疳痢、惊痢、冷热不调痢、休息痢、瀼痢、

  • 肾虚不孕

    病名。出清·叶其蓁《女科指掌·种子门》。不孕证型之一。多因禀赋素弱,肾气不足,或久病房劳,损伤肾气而致精亏血少,肾气虚衰,冲任胞脉失养,难以摄精成孕;兼见精神疲倦,头晕耳鸣,腰痠腿软,月经不调等症。治

  • 牛参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夹热腹痛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又名挟热痛。小儿热邪内积、气机不畅而致的腹痛。症见腹痛伴有面赤唇红,壮热烦躁、手足心热、多发于夜。治宜清热理气。用四顺清凉饮(白芍、当归、大黄、甘草)加青皮、枳壳,亦可针刺行间

  • 助阳汤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一。即补真润肠汤,见该条。

  • 支饮

    四饮之一。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因饮邪停留于胸膈之间,上迫于肺,肺失肃降所致。主要症状为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能平卧,外形如肿,或兼见头晕目眩,面色黧黑,心下痞坚等。治宜温肺化饮平喘为主。方

  • 汗窍

    体表出汗的孔窍。即毛孔。

  • 硬蒺藜

    见《山东中药》。即刺蒺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