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专著。1卷。清·梁希曾撰于1909年。梁氏善用点药和潜消法,书中首载点疬药方及用法,并阐述了瘰疬的辨证治疗及饮食调摄等内容。现有《三三医书》本。
即喉咙。俗称嗓子。详喉条。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眼弦赤烂。详该条。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方。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为末,每服三指撮,食前冲服。治酒风,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真珠丸,见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为绿映瞳神的晚期证候。《张氏医通》卷八于绿映瞳神证内指出:“瞳神乍看无异,久之专精熟视,乃见其深处隐隐绿色,自视亦渐觉昏……,久而不治,为如金青盲等证。”类黄风内障,参见
①病名。因劳损伤肝所引起的虚损之症。《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太平圣惠方·治肝劳诸方》:“治肝劳虚热,两目赤涩,烦闷宛转,热气壅滞,胸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三方。木瓜一两,炒茴香一分,炙甘草二钱,吴茱萸五钱。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苏叶十片,水煎,空腹服。治霍乱吐泻,转筋闷乱。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唇。详见啮舌条。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方。羊肾一具,桂心一两,人参、泽泻、甘草、五味子、防风、川芎、黄芪、地骨皮、当归各二两,茯苓、玄参、芍药、生姜各四两,磁石五两。为粗末,先煮羊肾,去肾入诸药,再煎,分三次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