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秘

风秘

病证名。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其症大便燥结,排便艰难,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圣济总录·大小便门》:“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证治要诀·大便秘》:“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故传化难;或其人素有风病者,亦多有秘。宜小续命汤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两蚬壳许,实者,吞脾约麻仁丸;虚者,吞养正丹。”《奇效良方·秘结门》:“风秘为病,风痰秘于大肠,结而不通也。”又:“皂角丸治老人、虚人风秘。乃大肠经有风,大便秘结宜服之。”《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风秘者,风入大肠,传化失职。羌、防、苏子枳壳、麻仁、杏仁皂角灰,煎服润肠丸。”《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专由风秘,宜小皂角丸;如由虚而兼风秘,宜二仁丸。”《医灯续焰·大便燥结证》:“风燥五仁丸、《得效》皂荚丸搜风顺气丸之类。”又:“《得效》五仁丸治津液枯竭,大肠秘涩,传导艰难。《得效》皂角丸,专治有风人藏府闭塞。”本证多见于张力减退性结肠性便秘。参见大便秘结、五秘条。

猜你喜欢

  • 葛应雷

    【介绍】:元代医家。字震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思恭、父从豫皆攻医学,他自幼习科举业,宋亡后弃儒以家藏方书研习医学,处方制剂别具一格。当时中州(今河南)名医浙江提刑李判官,自诊父疾,复请应雷诊视,

  • 纹入掌中

    指纹向掌中延伸,多主腹痛。

  • 风热结核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结核多见于颈部,亦可见于腋部或腹股沟,局部红热疼痛,并可伴见发热恶寒。常见于头面生疮、目赤咽痛、齿龈肿痛、耳或其它疮疹余毒等症。治疗宜清热疏风,解毒散结,宜四顺清凉饮、五味消毒

  • 救军粮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 痼发

    病名。出《卫济宝书》卷上。为痈疽五发之一。因感受四时不正之厉气而生。发于手、足、掌心,或腰、腿、臀下伸缩动处(关节部位)。症见漫肿无头,色淡红,疼如痛风,憎寒发热,四肢沉重,烦渴等。初起宜万灵丹发汗解

  • 两商

    少商、商阳两穴的合称。详见两间条。

  • 少气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呼吸微弱短促,言语无力。可由脏气虚弱或水饮内聚所致。《诸病源候论·少气候》:“所由藏气不足故也。肺主于气而通呼吸,藏气不足,则呼吸微弱而少气。胸痛少气者,水在藏府,水者

  • 太医院译史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 阳消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因火盛所致的消渴病。消渴病以阳消居多。详消渴条。

  • 掖痈

    病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即腋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