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出《儒门事亲》。即乳痈癖,详该条。②《证治准绳·幼科》:“壅乳成奶癖。”参见壅乳条。③即乳癖,详该条。
书名。23卷。李彦师编著。作者遵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合为一书,用注释、互相参证等方法,具体领会张仲景对于急慢性病的医疗观点和辨证治法,注文比较简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消法和补法同时并用的方法。一般用于虚实并见的证候。如心下痞满、饮食不振、神气怠倦、大便不畅,用枳实消痞丸。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肾囊风。详该条。
和法之一。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用小柴胡汤。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病证名。见《医垒元戎·三阳头痛》。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的合称。《冷庐医话》卷三:“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治疗当于
运气术语。指运与气属于同类而化合,成为影响该年气候与发病的一个因素。如木同风化,火同暑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属于运气同化的又有天符、同天符、岁会、同岁会、太乙天符等之别。各详该条。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戊己即戊日与己日。戊己属土,土分阴阳。戊为阳土,内应足阳明胃经,故胃经旺于戊日;己为阴土,内属足太阴脾经,故脾经旺于己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夜关门之别名。②见《广东中草药》。为丁癸草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