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表寒、里热症状同时存在。见《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多由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所致。详见表寒证、里热证条。
【介绍】:见李言闻条。
即唇紧。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生于正疔左侧,仍照常法治之。见疔疮条。
明代医药机构。设于1370年(洪武三年)。由大使和副使各一人主管,其下于外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主管分发医药给军民及囚人的事宜。
流于阴地的泉水。因长期不见日光,又含有动、植物腐烂后的毒质,如不经处理,饮后易引起中毒。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血证的三大治法。即血虚用补法,血瘀用通法,血热用清法。
《疫喉浅论》卷下方。人中黄、豆豉、浙贝母、牡丹皮、玄参、连翘壳、金银花、木通。加白蜜一大匙,水煎服。治少阴疫喉,咽腐不利,烦满昏寐,脉细数,身热痧隐,邪未宣达,火已鸱张。若神昏加犀角;相火旺者加天门冬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千金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内经吴注》卷二十。同心下否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