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证之一。《圣济总录》卷五十九:“人因劳伤府藏,或大病后未复,荣血不足,阴虚于内,则生内热,热则津液燥少,故渴而引饮,饮不能多,多则腹满不消,气虚不胜于水故也。”若气虚燥渴引饮,可用黄芪汤;若阴虚舌燥
病证名。指眦角内胬肉泛白的证候。本症一般处于静止状态,不发展,勿需治疗。
见《山西中草药》。为鹿衔草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24册,不分卷。清·林起龙撰。刊于1667年。本书取材于《本草纲目》。选出“日用切要,求而可得”的药物600余种,去其释名、集解诸例,只存气味、主治、发明、附方四项,删去重出内容,文字较为
病名。《本草纲目》:“楚人多食酸则齿软。”详齿齼、齿齭条。
气功术语。见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骨之呈长柱状者。如股骨、胫骨等。多中空如管,充藏骨髓。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树果之别名,详该条。
针身细长,针尖微钝,形如牛麓的针具。《灵枢·九针论》:“员利针,取法于氂针。”
养生著述。2卷。又名《寿世编》。清·尤乘辑。刊于1667年。本书重点辑录前人养生保健内容,末附《病后调理服食法》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