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经效产宝》:“有因产损血气,血气虚则挟热,热搏于血,血即流渗于胞中,故血随小便出。”治宜清热利小便。用瞿麦、黄芩、冬葵子、通草、大枣、车前子。
病因之一。指饮食方面积久成习的不良嗜好。如长期饮酒的人易患酒癖。
见得宜本草条。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是介绍五脏热病的针刺方法,故名。内容详细地论述五脏热病的症状、诊断和预后,并介绍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及脊椎诸穴。
即重腭。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桐油,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四。即外踝疽。详附骨疽。
病证名。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又称酒积泄、酒积五更泄泻。详各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胆南星、黄连各一两,牛黄二钱,当归身、甘草、朱砂各半两。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临卧唾津咽下。治舌纵口角流涎不止,口目斜,手足痿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