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与“随而济之”对举。为迎随泻法的基本原则。意指针刺泻法要逆着经气而刺,损夺有余。《难经·七十九难》:“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如寅时肺经气盛,此时针刺,为逆其气之盛来,为泻;或针光朝经脉流注反
即耳垢。
出《本草图经》。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白矾,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
【介绍】:见张汝霖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肾囊风。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青木香、枳壳(麸炒)各半两,甘草二钱半。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治小儿阴茎无故而肿或痛缩;并治咳嗽痰喘。
即十二经脉。详该条。
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二。即妊娠乳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