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葛林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山大颜之别名,详山大颜条。
即膀胱。详该条。
【介绍】:见迭里特条。
①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②即奔豚。以其因气上冲而发。故名奔豚气。详奔豚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垂盆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不通,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并有注谓:“一云二寸半。”近代多以中极穴旁开2.5寸定位。本穴《腧穴学概论》名肠道。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又称漩多,即指尿多。《圣济总录》卷九十六:“肾者主水,膀胱为府,今肾气不足,膀胱有寒,不能约制水液,令津滑气虚,故小便利多。”详小便多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