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帝逸典

黄帝逸典

书名。又名《轩辕逸典》。清代著作,不著撰人。本书专论痘疹,托名唐·蓝采和注释。内容分为原痘、格三(指治痘的三个阶段),脏腑传经发热、报痘、点论、胀论等8篇。主要论述痘疹病理,未载医方。据“蓝采和序”称曾为之补撰药性,药方二论,但后者今已不传

猜你喜欢

  • 一串钱

    ①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大金钱草之别名。②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连钱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石灰草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 真热假寒证

    证名。即阳证似阴。指内热炽盛而外见寒象的证候。因内热过盛,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阳极反能寒厥,乃内热而外寒,即真热假寒也。假寒者,火极似水也。凡伤寒热甚,失于汗下,以致阳邪亢极

  • 经行乳胀

    病证名。指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两乳作胀,连及胸胁,或两乳头胀硬痒痛,甚至不可触衣。详见经行乳房胀痛。

  • 小儿痰实

    病证名,指小儿饮乳不下,口吐涎沫。《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七十七:“小儿乳食不下,吐涎沫而微壮热者,痰实也。”治宜利气化痰,用赤茯苓散(赤茯苓、陈桔皮、川朴硝、旋覆花、甘草)。

  • 九疸

    九种黄疸之合称。①《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九疸候,夫九疸者,一曰胃疸,二曰心疸,三曰肾疸,四曰肠疸,五曰膏疸,六曰舌疸,七曰髓疸,八曰肉疸,九曰肝疸。凡诸疸病,皆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

  • 捣针法

    见提插法条。

  • 温肺散寒

    即温肺。详该条。

  • 宋绶

    【生卒】:991~1040【介绍】:宋官吏。字公垂。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幼聪警,得外祖杨徽之藏书,其母自训教,通经史百家。曾官尚书、吏部侍郎、工部侍郎兼侍读学士等。藏书万余卷,皆亲自校雠。曾为宋

  • 拭秽法

    出《世医得效方》。即初生拭口。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