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阳经疟

三阳经疟

病名。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症因脉治》卷四:“疟疾者,先寒后热,发作有定期,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若一日一作,太阳少阳也;间日而作,阳明、少阳也;伸欠、恶寒头痛,太阳也;发热口渴,阳明也;有寒有热,呕而口苦,少阳也。日中三阳得令,其病即发;日夕三阳时令退而病解。”《类证治裁·疟》:“疟邪伏于募原,浅者客三阳经。”参见足太阳疟足少阳疟足阳明疟条。

猜你喜欢

  • 独叶草

    见《中药材手册》。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 抱独山人

    【介绍】:见王履条。

  • 将军

    ①出魏·李当之《药录》。为大黄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蟋蟀之别名。各详该条。

  • 太医院佥院

    元代医官职称。为中级官员,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官阶从三品。

  • 生地麦冬饮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生地黄、麦门冬各五钱。水煎服。治上焦血热而致的耳窍时流鲜血,尺脉虚数者。

  • 补气止血

    又称补气摄血。是治疗气虚而出血日久不止的方法。例如妇女子宫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而稀薄,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精神萎靡、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脉细软,用党参、黄芪、艾叶、白术、云苓、熟地、炙甘草等。

  • 母指

    出《灵枢·五色》。即拇指。详该条。

  • 六经病解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

  • 得宜本草

    药物学著作。又名《得意本草》、《绛雪园得宜本草》。1卷。清·王子接撰。刊于1732年。本书收录古今常用药物458种,分上、中、下三品,记述扼要。

  • 会元针灸学

    针灸著作。又名《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焦会元编。综合性针灸著作。书中除引录古代多种有关针灸文献外,还对于每个腧穴名称作了解释,并在治疗方面,提供了作者的经验。现有1937年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