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脘

上脘

①指胃脘上口贲门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②经穴名。代号RN13。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上管。别名胃脘。属任脉。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5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呃逆呕吐反胃癫痫,以及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食道痉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猜你喜欢

  • 病音

    ①指病人呻吟的声音。②指病人喘息时喉间的声音。《素问·玉机真脏论》:“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 脾结气陷泄泻

    病证名。指思虑伤脾,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忧思太过,脾气结而不能升举,陷入下焦而成泄泻者,逍遥散去归,加升麻、木香;或越鞠、枳术相和服。”参见脾泄、气

  • 证治石镜录

    见证治百问条。

  • 擦面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理瀹骈文》。即浴面。见该条。

  • 手太阴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仲冬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 汪哲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生。字朴斋。安徽休宁人。撰有《产科心法》一书(刊于1799年)。

  • 颧骨

    骨名。出《灵枢·五变》。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的下外侧,左右各一。

  • 痰蒙心包

    即痰迷心窍。详该条。

  • 产后漏黄水

    病证名。肖山《竹林寺女科秘方》:“产后一月,漏黄水不止,此乃血虚之故,宜服补血汤(当归、肉苁蓉、附子、川芎、白芍、茯苓、甘草)。”

  • 官医提举司同提举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