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合穴

猜你喜欢

  • 崩中漏下五色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经血崩下而夹瘀血在内,以致淋沥不断,谓之崩中漏下。多因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统制经血,故忽然崩下,或漏下淋沥不止。其夹有五色者,古人认为乃随各脏之虚而出现有赤、白、

  • 小儿心痛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上腹胃脘部的疼痛。吮乳口气冷者,为冷心痛,治宜温经利气为主,参见小儿心腹痛条;吮乳口气热者,为热痛,用金铃子散。亦可针刺内关、灸膻中。

  • 内眦

    解剖名。又名目内眦、大眦、眼大头、眼大嘴、眼大睫、(眼)大角。即内眼角(上下眼睑在鼻侧连结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有睛明穴。眦角上下睑弦各有一泪窍(泪小点)。《灵枢·颠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

  • 常德

    【介绍】:金代医家。字仲明。金·兴定(1217~1221)中,镇阳人。受名医张子和学,参与整理《儒门事亲》,并为之作补遗名《伤寒心镜》一卷,又名《张子和心镜别集》,首论河间双解散及子和增减之法。

  • 孟继孔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春沂。本为山东人,宋王朝南渡偏安后,迁居吴县(今苏州)。先学儒,后学医,以小儿、痘疹科闻名。孟氏根据过去儿科名著,结合自身临证经验,编成《幼幼集》等书。据记载,

  • 暴赤生翳

    病证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暴赤生翳,其证赤肿生翳,痒痛难当,时流热泪羞明。及心肝二经风热,上壅攻目所致”。治宜疏风清热,先用银翘散或芦根饮子加减,后服镇肝丸。此外,古人尚用劆洗法。

  • 药菖蒲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一效集

    方书。1卷。清·司马湘(晴江)辑。辑年不详。此书汇集七珍双治散、金疮铁扇散等42方,多为外科验方。卷末附“市肆所卖丸散膏丹目录”,收回生再造丸、瞻酥丸等25方;“治杂方目录”,收治哮喘方等治蛇头疔方等

  • 马氏眼药

    即马应龙眼药,见该条。

  • 奇经纳卦法

    即灵龟八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