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至丸

二至丸

《中国药典》: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女贞子(蒸)500g墨旱莲50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气微,味甘而苦。

炮制以上二味,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60g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重订严氏济生方》: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鹿角(镑)60克麋角(镑)60克附子(炮,去皮)30克 桂心(不见火)30克补骨脂(炒)30克杜仲(去皮,锉,炒断丝)30克鹿茸(酒蒸,焙)30克 青盐(别研)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强腰。主老人或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及肾阳亏虚诸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用胡桃肉细嚼,以盐汤或酒进下。

若恶热药,去附子,加肉双蓉30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摄生众妙方》卷二: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地黄90克(肥大沉水者佳。酒和九蒸九曝,竹刀切碎)生地黄60克(肥大者,酒浸,洗过、晒干,竹刀切碎)菟丝子30克(酒浸一宿,煮熟,捣碎作饼,晒干,为末)山茱萸(鲜红者)180克(水泡,去核,取净肉60克)肉苁蓉30克(刷去浮甲,剖去中心白膜,无灰酒浸一日,酥炙,竹刀切碎)败龟版90克(酒浸一夜,酥炙黄,石器捣碎)人参30克(苍黑瘦健人用15克)黄耆30克 (去皮,微黄色,肉中自绵柔者最佳)黄柏90克(坚厚鲜黄者。酒浸,春、秋一日半,夏一日,冬三日,用时炒至褐色)牛膝30克(长大柔润者,酒浸一宿,洗用)枸杞子30克(甘州者佳)破故纸30克(炒黄)五味子30克(肥大者佳)白术90克(无油者,麦扶炒)白芍药30克(酒浸一时,去皮,炒)当归60克(大者有力。酒洗)虎胫骨30克(酥炒黄色)杜仲30克(酒浸,炒去丝)山药30克(白而无皮,手可粉者)知母60克(肥者。酒浸一宿,炒)陈皮30克(薄而陈者。水泡,去白)白茯苓30克(去皮、赤筋)

制法上药二十二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主气血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80~100丸,无灰酒及盐汤不拘时进下。

备注方中陈皮,《医学入门》卷七作"丹皮"。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杨氏家藏方》卷九: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鹿角(镑细,以真酥2两,无灰酒1升煮干,慢火炒令干)半斤,苍耳(酒浸1宿,炒干)半斤,麋角(镑细,以真酥2两、米醋1升煮干,慢火炒干)半斤,当归5两(细切,酒浸1宿,焙干),山药4两,白茯苓(去皮)4两,黄耆(蜜炙)4两,人参(去芦头)2两,沉香2两,沙苑疾藜(拣去土,净洗,焙干)2两,远志(去心)2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干)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酒3升,糯米3合煮烂,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湿,明目聪耳,强健腰脚,和悦阴阳,既济水火,百疾不生。主

用法用量每服50至100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地黄(酒蒸)3两,龟版(酒浸,酥炙)3两,白术(麸炒)3两,黄柏(酒浸,炒)3两,知母(酒浸,炒)4两,当归(酒洗)4两,生地黄(酒浸)4两,白芍药(酒炒)4两,麦冬(去心)4两,天冬(姜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同炼蜜和杵100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损,暖腰脐,壮筋骨,明眼目,调养元气,滋益子息。主

用法用量每空心、午前服50丸。服至百日,逢火日摘去白发,生出黑发是其验也。

注意莱菔、诸血、羊肉

摘录《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医方类聚》卷九十五引《济生》: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鹿角(镑)2两,麋角(镑)2两,附子(炮,去皮)1两,桂心(不见火)1两,补骨脂(炒)1两,杜仲(去皮,锉,炒丝断)1两,鹿茸(酒蒸,焙)1两,青盐(别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老人、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头旋眼黑,下体痿软。

用法用量方中鹿角麋角,《张氏医通》作“鹿角胶”。“麋茸”。

恶热药者,去附子,加肉苁蓉1两。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五引《济生》

《扶寿精方》:二至丸

药方名称二至丸

处方怀地黄(肥大沉水者,酒浸,九蒸九晒,竹刀切)3两,白术(无油者,面炒)3两,败龟版(酒浸一宿,酥炙脆,石器捣碎)3两,黄柏(厚者,酒浸,春秋一日半,夏一日,冬三日,炒褐色)3两,知母(肥大者,酒浸一宿)2两,当归(肥大者,酒洗)2两,生地黄(肥大者,酒浸软,竹刀切,晒干)2两,山茱萸(鲜红者6两,水润,剥肉去核)2两,白芍药(酒浸一时,锉,炒)1两,白茯苓(坚白者,去皮筋)1两,人参(肥白人如数,苍黑人减半)1两,绵黄耆(蜜炙)1两,山药(白而无皮,手可粉者)1两,广陈皮(水润,去白)1两,五味子(肥大者)1两,甘枸杞1两,破故纸(炒)1两,菟丝子(酒浸一宿,蒸熟,杵,去皮,晒干)1两,杜仲(酒浸,炒,去丝)1两,牛膝(肥大者,酒浸一宿)1两,苁蓉(去甲心,酒浸一宿,酥炙黄,竹刀切)1两,虎胫骨(酥炙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养元气,滋益子息,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滋阴降火。主

用法用量方中陈皮,《医学入门》作“丹皮”。

摘录《扶寿精方》

猜你喜欢

  • 凉血生地饮

    药方名称凉血生地饮处方生地18克丹参12克 侧柏黄芩各9克阿胶6克甘草3克槐花9克百草霜6克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治妇人血热夹瘀,月经过多,色红有块,其气腥臭,腹有痛感,舌绛苔黄,脉弦数。用法用量水煎服。

  • 解暑败毒散

    药方名称解暑败毒散处方香薷6克蒲公英6克青蒿6克茯苓6克甘草3克 归尾3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大黄2.4克天花粉4.5克功能主治祛暑辟秽,化温解毒。治时毒暑疖。用法用量水煎服。十岁小孩如此,大人增

  • 导赤甘露

    药方名称导赤甘露处方犀角、木通、知母、石斛、银柴、甘草、黄芩、麦冬。功能主治舌菌。摘录《顾氏医径》卷六

  • 加味柴陈汤

    药方名称加味柴陈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陈皮、白茯、枳壳、桔梗、杏仁、金沸草。功能主治伤风,邪传少阳胆经,耳中气闭,咳嗽口苦。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 羌活芎藁汤

    药方名称羌活芎藁汤处方半夏(姜汁炒)杏仁(去皮、尖)羌活藁本川芎防风白茯苓甘草白芷麻黄陈皮桂枝各等分制法上药锉末。功能主治治太阳经头风头痛,夜热恶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 化毒清表汤

    《麻科活人全书》卷二:化毒清表汤药方名称化毒清表汤处方前胡干葛知母连翘桔梗炒牛蒡子各2.1克木通1.8克玄参3克黄连(酒炒)防风栀仁(炒黑)各0.9克薄荷黄芩(酒炒)各1.5克天花粉地骨皮各2.4克

  • 春风散

    药方名称春风散处方僵蚕黄连(俱锉)朴消白矾青黛各1.5克制法腊月初一,取猪胆5~6个,将上药装入胆内,缚定,用青纸裹,将地掘一方坑,长阔33厘米,上用竹竿横吊,以胆悬定于内,候至立春日取出,置当风处吹

  • 疏肝清热汤

    药方名称疏肝清热汤处方丹皮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香附15克,麦冬15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茯苓10-15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疏肝清热,佐以养阴。主肝气郁结,气

  • 各等倍奇汤

    药方名称各等倍奇汤处方大黄、杜仲、当归、牛膝、地黄、白芷、黄连、槟榔、芍药、川芎、忍冬、甘草、木瓜、沉香、桑寄生各等分,土茯苓倍用。功能主治杨梅结毒,筋骨疼痛。用法用量以水7合,煮取3合半,去滓温服。

  • 不老丹

    药方名称不老丹处方苍术4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1斤用椒3两,去白炒黄,去椒;1斤用盐3两炒黄,去盐;1斤用好醋1升,煮泣尽;1斤用好酒1升,煮泣尽),何首乌2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