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恶露不下

产后恶露不下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第卷八十。多因产后外感受寒凉或内伤生冷,寒邪乘虚侵袭胞脉,瘀阻冲任。或因气血虚弱,产后益虚无血可下所致。寒袭胞脉者,兼有小腹胀满,刺痛无时,治宜散寒活血化瘀,生化汤加减;中气虚弱者,兼见小腹乍痛乍止,或绵绵作痛,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加炮姜、肉桂

猜你喜欢

  • 杏参

    出《本草图经》。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 攧扑损伤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跌打损伤。详该条。

  • 阴虚喉痹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系指喉痹之因于阴虚者。若因肾阴亏损者,症见咽干少津,咽喉微痛而渴欲饮水不解,至夜尤甚,或耳鸣盗汗,腰膝酸软,牙龈出血,尺脉无力等。故张景岳云:“阴虚喉痹,其证亦内

  • 胡念庵

    【介绍】:见胡珏条。

  • 徐灵胎医学全书

    清·徐大椿撰。16种。此书是在1764年徐氏自刊的《徐氏医书六种》基础上增辑而成。计有《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洄溪医案》、《慎疾

  • 产后恶血入心

    病证名。又名产后恶血冲心。指产后由于正气亏损,虚火上炎,以致恶血冲心。出现烦闷欲绝,神识昏迷的症候。宜用七珍散(人参、生地、川芎、防风、菖蒲、细辛、飞朱砂)补之。

  • 大麦牛

    见《江苏药材志》。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

  • ①病名。五噎的总称。《医说》卷五:“噎病亦有五种: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气塞不调理也,是以成噎,此由忧恚所致。忧恚则

  • 灸盏

    灸具。形如杯盏故名。据《灸法秘传》载:“四周银片稍厚,底宜薄,须穿数孔,下用四足,计高一分许。将盏足钉在姜片上,姜上亦穿数孔,与盏孔相当,俾药气可以透入经络脏腑也。”近代所用的艾斗即由此发展而来。

  • 受盛之官

    指小肠。《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参受盛之腑条。